小鼠脑动脉瘤动物模型
小鼠脑动脉瘤动物模型
1. 实验动物准备
动物选择:通常选用10周龄的雄性C57BL/6小鼠。
适应性饲养: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,进行手术操作。
2. 手术步骤
麻醉:常规麻醉消毒后,分离左侧颈总动脉进行结扎,然后缝合颈部皮肤。
结扎右肾动脉:腹部右侧消毒后,分离右肾动脉进行结扎,然后关腹;待小鼠苏醒后放回饲养笼继续饲养。
立体定位注射弹性蛋白酶:一周后,麻醉小鼠,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,暴露颅骨,确认Bregma点。在Bregma点前1.2mm、右侧0.7mm的位点转孔,颅平面下深度4.7mm的位置注射弹性蛋白酶到大脑基底池。弹性蛋白酶以0.5μl/min的速度,注射2.5μl(35mU),停针10min。
埋置微渗透泵:弹性蛋白酶注射后,缝合小鼠皮肤。将预先充好血管紧张素的微渗透泵埋置在小鼠背部皮下,微渗透泵速度1000ng/kg/min。
3. 术后护理
监测神经症状:每日监测小鼠的神经症状,如小鼠出现不活动、瘫痪、体重≥15%的降低,立即终止实验,检查大脑颅底Willis血管环。
环境控制:保持饲养环境温度在22℃左右,饲养笼垫料要始终保持干燥。
4. 观察指标
心脏灌注:实验的第21天,所有小鼠心脏灌注3ml 4%的多ju甲醛,随后溴酚蓝明胶溶液心脏灌注,体视镜下检查大脑颅底Willis血管环附近颅动脉瘤形成及破裂情况。
颅底拍照:小鼠颅底拍照示颅内动脉瘤形成情况。
5. 模型特点
优点:该模型操作相对简便,损伤程度可控,重复性好,适用于研究脑动脉瘤的病理机制以及探讨新的治疗方案。
缺点:模型多死于严重的尿潴留、尿路出血、尿路感染、压迫性溃疡等,尤其是全横断模型。因此,术后护理尤为重要。